公众号:罗小布频道
本文7553 字,预计阅读时长 30 分钟
1
From 王川老师
1.每个人做决策时,势必会犯错误,严格说是偏差。这种偏差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,而是因为信息输入有局限,或者被输入了虚假的信息,更重要的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事物的演变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有限思维模型可以想象的范围。所以偏差是必然,没有必要觉得丢脸或者不好意思
2.在必然有错误和偏差的情况下,纠错的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。但实践中根据情况变化,要做到迅速纠错,非常困难。一个重要障碍是纠错必然会有成本,纠错成本必然会和一些短期局部利益发生冲突,纠错成本越大,纠错能力就越弱。因此对于一些重大决定,尤其是不可逆或者可逆成本极高的决定,要极度慎重。决策的速度,要和纠错成本直接挂钩,纠错接近零成本的行为,要多去大胆尝试。类似的,杠杆率越高,纠错成本也越大
3.实践中大部分人判断进展的指标,是自己有限视角看得到的短期利益的获取,而完全罔顾纠错成本。一旦深陷泥潭,最后往往选择死磕到底,一错再错,无它,就是因为纠错成本不断增高,死磕是短期阻力最低的那条路径。或者说,当你选择了纠错成本高的那条路径,最后的毁灭已经是数学上的必然和时间的问题而已。再换个角度说,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纠错成本极低的路径上,道路越走越宽和长期利益的获取,也是一个数学上的必然
4.历史的记录中,胜利者往往会把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掩盖美化,而把失败者勾勒成一个自始至终就非常愚蠢刚愎自用老犯错误的 SB。但实践中往往会发现,这并非真实运行的机制,实际情况是一部分原因是运气,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在犯错误,而有的人纠错机制灵活,有的人只顾眼前利益,把自己逼到一个纠错成本极高的死角里而已。不从纠错机制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决策,大部分人不可避免的永远无法吸取历史教训,重蹈前人的覆辙
2
不要在读书的时候在书上一个劲的划线,为什么?一个劲的划线是一种很舒服的过程,这个很舒服的过程会给自己一个催眠,认为自己好像很用功。当你感觉自己好像很用功,把书画得花里胡哨的时候,其实你什么都没记住。看书的时候就专心看
3
聊一下心理账户:
第一类:意外所得账户
今天晚上你加班熬夜到凌晨 3 点,获得了 500 块钱的加班费,你会拿这 500 块钱的加班费去玩老虎机,然后把它全部输掉吗?估计绝大部分人不会这样去干
如果你在路上捡到了 500 块钱,你选择去玩老虎机,把它输掉的可能性会比前者大
结论:意外所获得的账户余额更愿意冲动性的消费
第二类:情感维系账户
身边有很多朋友在抽烟,平时很难看见他们抽 50 块钱及以上一包的烟,因为他们普片觉得比较「贵」,平时都吃 10~20 块钱的
但每次出门办事,打点人情世故、送礼时会选择至少 50 块钱一包的烟,选择 50 的都觉得太低了,拿不出手
我们再看脑白金,你很少看见有谁自己给自己花钱买着喝的吧,因为自己买的时候觉得贵,但是选择买脑白金送别人时,又会觉得价格会不会低呢,拿不出手
结论:当你的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略高时,或者普通消费者很难接受这个价格时,我们可以对产品定位做一个转换,把它转换为礼品,让消费者去消费,「情感维系账户」里面的钱
第三类:零钱账户
年底了,你给父母 1 万块的孝顺钱,你会发现,他们最终并没有去消费这笔钱,而是存在了银行里,在他们眼里这笔钱是一笔「整钱」就不应该去随便消费,而应该存起来,将来办大事
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你给他拿 5 块钱,他就去消费掉,因为这是「零钱」,「零钱」就是应该用来消费
我们给父母拿钱是希望他们消费,而最后没有消费,我们给孩子拿钱是希望他们少乱消费,但最终他们还是拿去随意消费掉了
那么我们换一个思路,给父母的钱我们不选择一年到底给他一个「整数」,而是每个月、三五两天给他们 300~500 的「零钱」,最终的总数在 1 万左右,这个时候他们也许会选择去消费掉,因为这里它不是而是「整钱」而是「零钱」了
每天给孩子 1 块钱的「零钱」和我们一个月给他 150~400 的「整钱」,孩子的消费观念就会从随意消费到攒钱办大事的思路转换
结论:给孩子「整钱」给父母「零钱」
4
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,所有历经风雨留下的才能面向未来
5
如果把追求公平放在追求个人权利之上,这个社会就既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,也不能达到所谓的公平
因为每当要追求公平的时候,肯定会出现的结果就是,甲 和 乙 两个人商量怎么逼着 丙 去替 丁 做一些事情,而 甲 和 乙 还从中分一杯羹
6
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传播需要转品牌传播
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自动铅笔的厂商,也许是不用急着费心塑造品牌调性的,因为「永远不用削的铅笔」,已经是一个神奇的核心体验,大家会因为这个强大的产品信息、而来尝试购买
但假如已经有 100 家自动铅笔厂商,在同一片市场争夺消费者,而大家的产品又都没有任何区别(几乎类同),这种时候产品传播转为品牌传播,开始塑造品牌,让消费者在这 100 家自动铅笔厂商里,更偏好你的品牌就是必须的,而如果塑造这种偏好调性,是一种以不该忽略的武器
蒙牛和伊利从消费者角度来感受产品,产品上几乎没有区别,所以他们的广告在目前为止,几乎就是砸钱营造一个品牌形象,我主打年轻、你主打健康…
7
从经济学角度看「发国难财」
先举两个例子,看看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区别:
第一个例子:
一天我下班回家,经过一个黑暗的拐角,忽然冲出一个人,手里拿着刀问「要钱还是要命?」我当然会说「要命」他说「行啊,给我 1 万元!」我对他说「 1 万元我身上没有,我家就在附近,你跟我去取吧」强盗答应了
结果,到了人多的地方我就跑掉了。这时强盗追上来说「你违约了」如果你是法官,你会怎么判?
第二个例子:
我在沙漠里快要渴死了,这时有人跟我说「我这儿有一瓶水,1 万元卖给你,你要不要?」我说「好啊!但是 1 万元我身上没有,等我回到家,再给你1万元吧」那个人也答应了,我喝了这瓶水,保住了性命
结果回到家,我没有给这个人 1 万元钱,因为我觉得 1 万元一瓶水太贵了,这不是乘人之危吗?我拒绝付款
那个人于是控告我说「你违约了」如果你是法官,你该怎么判?
一个是拦路抢劫,一个是乘人之危发财,二者有什么区别?
区别就在于:在第一个案子里,一个人面临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,是强盗制造出来的
而在第二个例子里,口渴的人面临的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,不是提供水的人制造出来的。提供水的人,只不过给别人多提供了一种选择而已
大家都批评发国难财的行为。但我们想想,国难是那个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吗?如果不是,那么借机发财的人,其实就只是给别人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
发国难财的人可能确实利用了别人,但是这种利用,对另一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
生活中乘人之危来利用他人的现实,其实很多。比如,医生不就利用了病人生病吗?老师不就利用了学生无知吗?
但是医生对病人来说是有帮助的,老师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帮助的。但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,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
阻止别人发国难财,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
你选择不要口罩可能被传染还是用钱买口罩?你选择忍受疾病不看医生还是花钱看医生?你宁愿选择子女无知还是要花钱学习?
别人没有强迫你选择,只是多给你提供了一个选择方案,多出的这个选择方案,只是付费罢了
8
机会、风口、趋势、现实、信息、噪音:
1.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机会,而是把握住机会的能力,但是把握住机会要掌握这个时代科技创造的特征,分清趋势和现实,分辨信息和噪音
2.当人人都认为这个已经是风口的时候,其实风口早就已经关闭了。所以,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如何看到未来的趋势
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趋势,什么是现实。当扫地的大妈都知道炒股能赚钱的时候,它就是现实,而不是趋势
同时也要学会分辨信息和噪音,所谓信号和噪声的识别,就是在于你是不是足够地懂产业,你要懂了才知道这个是信号,那个只是噪声
9
看完张勇的分享,总结了一下,个人认为值得反复读,不理解的先种下一颗种子,慢慢的有一天可能就会理解,回公司内部分享,每一天只写了一句话,对圈里朋友,我写了很多个人观点和推理过程
1.第一天就想做平台的人,基本上都没有做成。做平台者意味着启动时既要解决供给者,又要解决需求者,同时很难去拿捏平衡点。选择赛道通常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垂直整合,另外一种是水平延伸
2.所谓「落子无悔」,有些决定别人不可能替你做,只有一号位者,责无旁贷
3.企图通过共创会解决企业战略发展问题的,是领导者无能的表现
4.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性而创造的业务,未来终将消失。
靠信息差的生意不长久,因为门槛太低。门槛低,回报又高的事情,一定会吸引资本的关注,蓝海市场迅速变成竞争激烈的血海市场。小个体怎么跟大资本对抗? 几乎不可能
但有一类,靠认知不对称的生意。 就是同一个事情,都在你我眼皮底下,你当作垃圾丢了,我从中看到商机、做成一门生意。 所以说,认知能力是硬通货
5.市场是动态的,要在动态中防止焦虑,保持战略定力。地球是圆的,往东坚持到最后,只要你还活着,就是往西。
以价值观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战略,才是稳定的。建立「我不做什么」的边界原则,环境动态变化时,才不会慌,才不会怀疑自己的判断,不计较一时的得失
6.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,真正的业务一号位者,一定是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当中去寻找确定性
① 任何能总结出来的套路,都会快速失效,而且以后失效的速度会越来越快, 寻找不变的因素,依靠的是常识、对客观规律的认识、对事情本质的理解。这些都在自然科学和人性里(文化母体之中)
② 以后做生意,书读少了、见识少了、知识范围窄了,真不行
7.要把能努力的都努力好之后,最终等待命运垂青
面对成功,要冷酷无情的用逻辑去拆解,正确的归因,诚实客观分辨,有多少比例来自运气,有多少比例来自于能力、能力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
面对失败,要冷酷无情的用逻辑去拆解,去修正决策的逻辑、做事的过程
不满足以上两条的努力,是「你觉得的努力」
8.领导者不是万能的,领导者注定孤独。面向未来,不仅要看未来的机会,同时也看未来的问题
9.当一个机会变成广泛共识的时候,是最需要小心的时候。绝望当中都是机会,冲动当中都是陷阱
10.绝大多数的协同问题都不是态度问题,而是生产关系没设计到位。要在一个扭曲的生产关系下,希望大家一起合作,本身就违反人性
11.中台是沉淀出来的,不是从底下长起来的,底下长不起来中台
12.经营核心是突破,管理核心是效率。经营和管理永远是「科学+艺术」。留白是一种艺术,必须给客观世界留一些空间
13.有时候要付出一些代价,针对不确定性的不同意见,就会变成确定性的一致意见
14.做取舍的过程,就是建立信用和消费信用的过程
15.老板是封的,是任命的,老大是发自团队内心的
16.领导者就是要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,承担不能让团队承担,团队也承担不起的责任,搞定团队搞定不了的资源
10
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问题,不是怎么让边际平衡的问题,而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
11
洞察,是只有我们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,比受众更了解受众的时候,才可以找到的东西
12
在面对「资源冲突」时,不讲理、只谈钱
比如大学的宿舍,几个人公用,有一群人想复习需要安静的环境,有一群人想开派对,需要氛围
这个时候可以让复习的那一群人给出让使用权开一个价,假设是 100 元,让开派对的一群人出去弄,开派的一群人,算了一笔账,如果出去弄,可能会花费 300 元,也就是说他们开的最高价是 300 元,只要他们在 100-300 元之间达成共识,就皆大欢喜
假设需要复习的一群人,得到了这 250 元,开派对的一群人拿下了使用权,他们很开心节约了 50 元。而复习那一群人,拿着这 250 元钱,在外面找了一个安静的咖啡馆,喝着咖啡,沉浸在这样优雅的环境复习,也很开心
资源使用冲突时,如果讲道理,每个人站的角度都没有错,科斯定律提醒我们,不讲理,只谈数(只谈钱)
13
西施的美,是客观的美;
情人的美,是主观的美
如果把广告粗略地分为两种,一种是产品传播,一种是品牌传播,产品传播是告诉别人「我是西施」品牌传播则是把对方变成你的情人
西施未必总是情人,情人越看越是西施
14
有需求才会有市场,有人需要才会有价值
一张怀旧老照片,从客观价值论说,它和普通照片没什么区别,就是一张纸。从主观价值论说,有些人认为它很有价值、很有意义、有回忆,认为它值钱
一个明星花 30 秒喝一瓶矿泉水拍摄的广告,从客观价值论说,它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,付出的都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价值。从主观价值论说,大部分人更喜欢明星、更容易记住、可传播,广告主就会更愿意投入明星来拍摄
客观价值论背后是计划经济,只要工厂投入了、建设了,只有人类付出了努力和劳动,就算创造了价值和财富
主观价值论背后是商品经济,如果生产的产品没人要,不管投入多少资源,付出多少劳动,都是没有价值的
显然主观价值引导方向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,有需求才会有市场,有人需要才会有价值,购买者关注的是产品的主观价值而不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,客观价值
15
增长思维课程的一些思考:
1.京东最核心的两个决定,一个是 2007 年自建仓储,一个是 2008 年扩品类
之后 10 年所有的决定,都是在这两个核心决定之上,优化运营级别的决定
现在回头来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,但是我相信在当时拍板之前,内部会有很多的争论和分歧
2.种子需要破土,才能获得自身以前没有的外部资源,向规模发展
一个创业企业,如果长期憋在一个很小的规模,说明这个创始人只会自己辛苦劳作,不擅长判断机会
3.你觉得你做的事有价值,别人觉得这不重要,很多人的委屈就在于此
这是一个价值观对齐的问题,如果你觉得非常重要的事,你老板觉得不重要,大家的价值观无法对齐,其实你也很难在这里扎根
4.品类不成熟的时候,大家买货,品类成熟的时候,有品牌才是赢家,起于爆品,终于品牌
5.每一个限制性条件发生变化时,都会产生新的市场空白
对行业来说,这就是风口,对过去的头部企业来说,这就是挑战
这就要求企业,用完全不同的策略、产品、业务,在新条件下去持续满足用户需求
6.不成熟的人,脑中只有一种策略,拿着这个唯一的策略去撞运气
成熟的人,脑中有多种策略,权衡利弊、试错优化后,选择最优策略去决策
7.爆发一定来自空白领域,空白从哪里来呢?
空白是曾经束缚市场的限制性条件改变了,压制市场的天花板被打开了,新一层的空间出现,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的领域
8.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
企业的死亡,来自企业主导者战斗意志的破灭
主导者只要战斗意志不息,其实他总能再募到资源,再找机会 再干一把
16
关于看书、吸非一手信息:
1.看书,书上的内容已经不是 1 手信息了,至少都是 3-4 手信息,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?看我们把马老板每天在全球飞来飞去,他就能拿到所谓的 1 手信息,而我没有这个能力。即使我通过某些途径拿到了,我目前的级别也无法消化,我宁愿选择被割韭菜,吸收 3-4 手信息,至少我还能看懂一点点
2.写书的那个时刻,观点也许很符合当时的意境,出版后到读者手上时,因为时差,时代飞速发展,也许不再符合阅读者的环境,那你说这本书上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?观点没有对错,在拿到这些信息时,你能用当前环境和角度去解读这个观点,能带动你大脑的思考,这个观点也算是有了意义
17
是「创作内容」,不是「创意内容」
有创意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众多途径之一,或者说,通常有创意会让广告更有效果,但却不是广告所必需的。有创意的广告更可能是好广告,但烂广告、普通广告,当然也是广告
创意跟传播这两件事,如果非要分一个优先级的话,我觉得传播比创意重要。如果你本来要传播的信息足够特别且强大,比如,某家商场突然说「今日本店所有商品全场免费,先到先得」,那显然你就不必再费心想什么特别的创意了。你只要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,以任何方式都行,消费者直接就上门来抢购了
你唯一要做的只是把这个消息先变成一个内容,不管是把它变成一句顺口溜,还是写出来印在纸上,或是录在一个音频文件里,还是拍个视频放在网上……它要变成一个内容,承载了讯息的,可传播的内容——所以,是「创作内容」,不是「创意内容」
18
为什么1米6,120 斤的人最难减肥?
因为他们即使坚持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身方式,一定周期内所下降的幅度不会特别的明显,就会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,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
我们又试想一下,1米6,200 斤的人用同样的方式坚持一定周期,所下降的幅度就会很明显,这种明显,给人内心会有很大的冲击,很大的成就感,我的坚持,我的付出,是有了成效的,显著的即使反馈会给了他坚持下去很大动力
so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减肥成功的案例,都不是小幅度的减肥
那你还没有成功?先把体重提升起来吧,这样你才有获得大度下降的机会,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,才有可能成为教科书式的案例
19
大家先要统一术语,你嘴里所说的「策略」跟对方所说的「策略」到底是不是一个「策略」?你谈到的「概念」跟别人说的「概念」是否相同?
这是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生的错位,也经常会制造很多麻烦,我今年遇到好几次了。往深里说,则是大家对于这些名词术语背后的真实所指、真实原理、真实机制要有个清楚且统一的认识
先有语言的统一,才有沟通的可能。统一的语言,便于建立统一的思考体系。统一的思考体系,才便于构建高效的工作体系。这至少会让团队内部的沟通变得顺畅高效
20
关于传统制造业的一些思考
1.我们通常在学校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,是可以规模化传播的知识,是一种「形」的知识
但还有一些知识,没法规模化传播,只能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,让徒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悟出来,是一种「神」的知识。学术上有一种专门的说法,叫做「隐性知识」,俗称肌肉记忆
隐性知识难以传播,又极为重要,只能在实践中生成和传授
一方面,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显性知识的前提
另一方面,当竞争者之间在显性知识上大致相当的时候,隐性知识就会成为关键的差异化优势
中国制造业的隐形知识其实就是大规模人口基数和量产能力,常年处在一个高需求、高量产的环境。就拿双十一来说,这么大体量的生产能力、物流能力,在越南根本就没有可以练兵的场景,哪来那么多的人口和订单需求?
肌肉记忆很难瞬间模仿,需要大量时间和实践的累积,也是很好的一个护城河方案
2.机器对人的替代,也只能是在特定生产环节上。比如一个工厂需要 20 道工序,基本上就需要 20 个机器来一对一能力替换,要达到一个机器具备全流程能力,在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
3.在制造业企业向越南的转移中,存在着一个本质性的特征:不是整个产业的转移,而是特定生产环节的转移,为什么?因为中国体量大,规模经济,材料成本就低,中国能量产 2 元钱一把的钢卷尺,其他国家基本不可能
很多人都说,中国制造业发生大迁移了,向东南亚国家跑了,其实不是的,比如刚才提到的 2 元钱钢卷尺。它所需材料供给、半成品加工还得在中国,为什么,材料便宜呀,那东南亚的优势是什么,人工费便宜,所以制造业的转移,在近几年转的基本是最后一道工序,拼接、组合
4.当今世界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时刻,环境条件已经不足以塑造出足够的确定性,人的能动性就会成为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
在经济发展当中,只有人是真正的能动性要素,其他各种要素都只是环境条件。人能够做到的是,整合既有的环境条件,以想象力和勇气,在原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
5.今天我们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人口红利和蓝海市场,我们应该想想,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路线
此刻的今天要特意强调可持续发展,什么是可持续发展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形成正向循环,你的用户、你的客户、你的消费者,因为你的产品和服务,能够受益,甚至可以让整个社会收益,这样的生意,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,无惧经济周期的影响,这就是可持续性的发展路线